是竹林“萌”主 也是神龙大侠
文/张凡【本刊】

10月末,有幸跟随集团联谊会组织的“我和熊猫有个约会”义工活动,走进成都周边的几个熊猫基地,第一次有机会去认真感受熊猫的生活,这才发现,一直以来看似对熊猫的熟知,原来只是对熊猫认识的一点皮毛,更谈不上去理解这个物种的珍贵。

 

过去,在国内几家动物园中也看到过几只熊猫,不过并未引起我太多的兴奋。除了知道它们吃竹子,是中国的国宝,似乎也没有想过要去对熊猫有更多的了解。就像路边的花草,熊猫憨态可掬的公众形象触目可及、深入脑海,反倒成了个人视野的盲区,习惯于没有思考地欣然接纳了熊猫被塑造出的日常“人设”,懒于去深究它的前因后果。即便看过了《功夫熊猫》,也只觉得武林高手“神龙大侠”是好莱坞商业创意与中国功夫的嫁接和夸张,并未影响到我对熊猫的固有印象。

 

然而这次到了熊猫基地,很快便发现,就连知道熊猫吃竹子这个简单的事实,也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熊猫的食物百分之八、九十是竹茎、竹枝和竹叶。原本以为“萌萌哒”的熊猫爱吃的是细嫩的竹枝和竹叶,没想到它们最爱吃的竟是碗口粗的竹茎,就像吃甘蔗一样,有力的熊掌瞬间就能捏碎了竹干,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这才是真正的重口啊!大熊猫在动物分类学中仍属食肉目动物,只不过它是一个典型的食物特化者,如今主要吃素,但有时候也是能吃肉的。

 

在另一处基地,我正伸长脖子打探路过的围栏,怕错过了熊猫的萌态,突然听到大家说“看那个树上”,这才赶紧抬头在眼前几棵五、六层楼高的树上寻觅,似乎在树梢间隐约看到了鸟巢一样的东西,再聚精会神去看,才发现原来是一团熊猫躺在枝头酣睡,其身觉浮云、心同止水,一睡可能就是几个小时!而我的心瞬间吊了起来,熊猫原来可以爬得这么高!会不会掉下来?这么细的树枝撑不撑得住?这《功夫熊猫》里演的都是真的啊!

 

随着感受的越来越兴奋,我们开始了解到关于熊猫的种种有趣事实。

 

熊猫怀孕期可长可短,熊猫妈妈只会在最佳的状态和外部环境下启动孕产过程,并且会在环境不佳时中止,造成流产。熊猫妈妈一次只能哺育一个宝宝,少有哺育两个宝宝的情况,如果生了两个宝宝,饲养员会会偷偷地轮换两只宝宝给妈妈抚养。

 

一岁多的小熊猫宝宝还能在一起玩耍,长大以后,它们便有了领地意识,过上孤独的游荡生活,只在发情求偶时,两只熊猫会短暂聚集,交配结束后,它们便又回到各自的领地,互不侵犯,在一起可是要打架的。

熊猫一般不主动攻击,但其粗壮的四肢、坚硬锋利的牙齿和前爪不亚于任何凶猛的野兽,团身、扭转十分灵活。生物史上,其曾与剑齿象共同为南方动物群的代表物种,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因而,给它们喂食、陪它们玩耍的时候也要小心,它可能只是想友好地拍拍你,你却不一定经得起。

 

熊猫还是口技大师,它们在不同的境况、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下,可发出牛叫声、羊叫声、呻吟声、狗吠声、唧唧声,还有嗷嗷叫、嗥叫、鸟叫、吱吱叫等等,这次在熊猫基地也不时耳闻熊猫发出的不同声音,颇感意外。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和“卧龙核桃坪大熊猫野外培训基地”,这次有四十多名来自集团各在港单位和华润希望小镇的青年员工,作为义工体验了熊猫饲养员的工作:穿上伪装服清洁大熊猫圈舍,给大熊猫制作食物并喂食……对大熊猫及环境保育、保护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更多了解。

 

义工活动中,有员工提问,为什么要对熊猫进行特别的保护,不让它们接受自然环境的选择呢?这也是我感兴趣但并未仔细思考过的问题,尽管熊猫有着上述种种有趣事实,但他们在今天是否已失去了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呢?经过这次义工活动,我对这些问题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实际上,熊猫已在地球上存在了800多万年,堪称活化石,在生物史研究中有着极高的价值。熊猫耐严寒、不冬眠,在剑齿虎、剑齿象、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纷纷团灭的时代,熊猫可是坚挺地度过了第四纪大冰期。在近1万年来人类的扩张入侵了野生动物的领地后,熊猫才逐渐成为了濒危物种,可以说,熊猫今天的困境是人类造成的,但与很多其它受到人类影响的物种相比,熊猫仍繁衍了下来。即便在人类社会,也讲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对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人类自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熊猫便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本身。如今,国际上对熊猫的研究和重视也不亚于中国,这已成为一项人类共同的事业。目前,圈养中熊猫有400多只,野生数量达到1800多只,熊猫的自然繁殖能力在熊科动物中并不差。

 

此外,中国列入保护的野生动物达数百种,对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也连带保护了这一生态环境中的其他动植物。常说的成都周边大熊猫基地有很多个,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由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三个基地组成,有的侧重繁育,有的侧重野化,有的侧重疾病救治,隶属于国家林业局。

 

当然,人类对大熊猫的关注超过很多珍稀濒危程度不逊于大熊猫的物种却是事实,通过保护大熊猫能够广泛地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便与大熊猫能够引起人们持久喜爱的文化因素相关了。

 

在中国,熊猫被冠以“国宝”的称号,并赠予他国作为友好的象征(自1982年开始,改为租借模式)。近代以来,人类便探查到熊猫为珍稀物种,1936年后,民国政府就曾开始向邦交国赠送大熊猫。从政治角度看,熊猫可以说是完美的文化代表,它珍贵并为中国所独有,又有着不具攻击性的可爱形象,让人很难对它产生什么负面的联想。从生物特征上看,熊猫符合人类对萌物表征的本能感受,具有婴儿般的亲和力,但同时,它虽不主动攻击,却也战斗力爆表,不会被示作软弱。当雨打竹林,熊猫幽径独行,刚柔相济、道儒并用之态,俨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象阐释。

 

在国际上,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也使用熊猫图案作为徽标。WWF的灵感来自于Chi-Chi,它是一只1961年移居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WWF正筹建于1961年,当时特别需要一种能够跨越人类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标志,以凝聚全人类对生态保护的关注,熊猫有着毛茸圆滚的体形和可爱的黑色大眼圈,筹建者们一致认为它的形象极适于作为组织的标志。再有一例,据说,上一次美国政府停摆时,很多美国人最难过的不是公务员无薪休假,不是国家公园、博物馆各种关门,而是华盛顿动物园的熊猫24小时直播停工。举手投足之间,熊猫轻松就能萌倒一片,赢得全球无数粉丝,以致常被称作“卖萌为生”。

 

离开熊猫基地,沿途山野峭壁间茂林修竹、层林尽染,又想起《功夫熊猫》里胖乎乎的“神龙大侠”,肉厚身沉却飞檐走壁、身手矫捷,拯救山谷,带来和平。这几天,又看到北宋梅尧臣的一句诗,“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想象熊猫是怎样一步一步克服重力将自己尊贵的身体挪上树梢,勉力向上又温柔敦厚。这些情景与意象穿越了时空,与今日中国的大国气质,与华润务实敬业、雨露滋润的胸怀,一脉相袭。

 

这次义工活动中,我们还看到很多外国游客和研究者不远万里来到熊猫基地担当义工,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只有在中国才能体验得到的欣喜和魅力,然而身在中国的我们,去感受这些身边的中国元素时,却常常失之于不够用心和付出。从《功夫熊猫》中我们也许已发现这些中国文化IP所产生的巨大商业价值,但在与和我们共同栖息于这片土地的熊猫相伴的这几天,我更多的体会到的是对这些文化元素的感情及其深远的影响和力量,在今天,保护大熊猫,保护的是家园的生态,也是对民族文明的呵护与传承。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