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海原
——写在海原脱贫之际

文/朱金坤【集团原副总经理兼集团秘书长】

 

海原并非我的故乡。我与海原结缘,是因为扶贫。

 

2020年新年前夕,海原的徐海宁书记在电话中告诉我,说海原的各项脱贫指标已经达标,年内就可以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了。电话的那一头,听得出海宁书记的激动,我也不由地有些激动。海宁书记在海原主政八年,如今终于完成了脱贫的使命,激动是自然的。如果说当县官不容易,那么当贫困县的县官就更难,因为中央的政策要落地,县这一级是关键。贫困县脱贫,有许多硬指标,概括起来,是要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吃不愁、穿不愁,住房、医疗、教育三大保障。这要经过上级政府主管部门逐级考核,最终还得由国务院聘请的第三方单位以及省际交叉考核,来不得一点虚假。闯过了一道又一道指标关,将来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而贫困县的书记和县长,在没有脱贫以前,一般都不能调任,也不能升迁。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在贫困县的领导干部身上,是很过硬的体现。

  
  

 

我第一次到海原,是在2013年的6月,那以前不久,海原刚刚被列为华润的第二个定点扶贫县,比海原更早列为华润定点扶贫县的,是江西的广昌。接到海原作为华润定点扶贫县的任务后,华润集团十分重视,很快就做出了安排。受集团的指派,我带着当时集团董事办和华润五丰的几位同事,即刻奔赴海原考察,为集团制定海原扶贫五年规划做准备。从深圳到银川,下了飞机,一路乘车往西南方向前行,经吴忠、过中卫、穿过同心县,离银川渐行渐远,道路两边的绿色越见稀疏,车行了差不多四个小时,才抵达海原县城。接待我们的正是海宁书记,当时他还是县长。我们一行人都是第一次到海原,此前对海原的认识,仅限于从文件和媒体报道中,得知海原位于西海固“瘠贫”地区,地瘠民贫,自然环境恶劣,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认定,那里不适合人类生活。然而,海原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人类的足迹。

  
  

 

初次见到海原的景象,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一座又一座连绵不断的荒山,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黄土,黄土在阳光炙烤下泛着白色。山上见不到一棵树,甚至也不长草,依稀能见到有人工种草的痕迹,也大多已经枯黄。举目四望,唯独不见河流,即便有像河道的地方,也没有水。海宁县长告诉我,海原的年降水量只有300多毫米,远不如蒸发量,因为离黄河较远,也引不来水,由于缺水,不仅土地干旱,连人畜饮用水都很困难。海宁县长说,海原这个地方,不缺历史,不缺文化,不缺信仰,更不缺土地,唯独缺水,因为缺水,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苍白。海原县域有7千平方公里,近47万人口,那时的贫困发生率,高达30%,有的贫困人家,常年的口粮,主要靠土豆,平时一日三餐,顿顿都是土豆。所谓贫困,其实就是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中央为什么要把全面脱贫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

  
  
  

>海原希望小镇建设中,这些残旧破败的土坯房将被拆除,迎接村民的是温暖的阳光房

 

其实,海原在历史上并非不毛之地,在西夏的时候,那里也曾经水草丰美、林木茂盛,是一块丰饶的游牧之地。当年成吉思汗东征西讨,曾率领大军到海原驻扎。在海原西南的西华山上,至今还留有西夏王的行宫遗存。后来在秦汉隋唐各个时期,都设过州、郡、县管辖。在长期的历史轮回和各民族的文化浸润中,海原逐步形成了回族集聚的地区,传承融合了回汉多民族文化。上个世纪20年代,海原发生了世纪大地震,那是一次空前的劫难,二十万多人被地震夺去了生命,不少地方渐成荒芜。海原也是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时,西路军曾在此和国民党马家军进行过殊死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海原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为一身,如今却仍处在贫困之中,让我们总觉得有些内疚。通过对海原的考察,及与海宁县长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海原虽然贫困,但也蕴含着希望。在国家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海原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脱贫抒困的努力,一直都在稳步推进。在海原县城周围的山坡上,原来的荒芜正在被一点点扩大的绿色所覆盖,成片的松树和各种果树,是县里组织人员用城里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一棵棵浇灌成活的。在海原种树,比之于在南方种树,付出的成本要大得多。与此同时,那些干旱的土地上,一直在努力种植耐旱作物,比如土豆,还有玉米、茴香和苜蓿。海原的土豆,跟我们平常见到的不同,那成片的土豆都开着紫色的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紫花下面长成的土豆,竟也是紫色的皮和肉。海宁县长告诉我们,紫皮土豆富含花青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是海原的特产。海原人还在原本不长东西的砂地上种成了西瓜,因为土地里含硒,西瓜被命名为硒砂瓜。广告上说硒砂瓜是石头里长出来的瓜,因为含硒所以与众不同,尝过那瓜的人,都说味道确实不一般。如今,在华润万家的超市和卖场里,每年夏天,都有大量的硒砂瓜上市,其中有不少来自海原。海原的47万人口中,大多是回族,走进回族小院,虽然简陋,但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房前院后,都栽有梨、苹果、柿子之类的果树。在那片干旱的土地上,但凡见到一点绿色和那绿色中绽放的一朵朵小花,都会让人感到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西海固地区干旱少雨,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但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生长,为养殖高端肉牛提供了优质饲料

 

第一次到海原考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一方人。在村子里,当村民们听说我们来自香港的华润,是来帮助扶贫的,那期盼的眼神,就像见到了当年的红军。而在期盼的眼神后面,也有些疑虑。从他们脸上,能读到太多东西,他们太需要帮助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应该得到帮助。那几天陪同我们考察的海宁县长和其他领导,更是对华润派来的我们极其热忱,也对华润寄予了极大希望。海宁县长很健谈,口才很好,思路清晰,说起海原的情况来滔滔不绝。据说他文笔也不错,能写一手好文章。海宁县长虽然是从中卫市的机关下来当县官的,作风却很务实,这让我们很快找到了共同点。我喜欢和务实的人打交道,务实也是华润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基因。尤其对于扶贫来说,没有什么比务实更重要。

 

华润对于海原的定点扶贫,是认真而务实的。那次考察回来以后,便很快又安排了一个工作小组,再次赴海原做深入调研。工作小组由集团董办和华润五丰的同事组成,他们在海原连续呆了一个多月,每天走村串户,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集团制定扶贫规划提供了详实的信息和数据。不久之后,我也再次奉命到海原,就集团对海原的扶贫规划设想,与海原及宁夏自治区扶贫办的领导交换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海原扶贫规划,经过集团研究同意后,很快就报送国务院扶贫办和国资委并得到批准,于2014年初正式开始实施。

>为解决农户技术瓶颈,推广科学养殖,华润开展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的兽医冷配社会化服务体系

 

华润制定的海原扶贫规划,充分体现了华润作为央企的责任与担当。规划拟在2014年到2018年的5年时间内,从投资、产业、公益事业等多个方面,在海原落实一系列扶贫举措。其中,投资扶贫主要在于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总投资超过70亿元人民币,最终在海原建成1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另外,华润将分期拨出5亿元人民币,用于产业扶贫和建设公益项目,包括建设一座希望小镇和一万亩绿化造林。而华润聚焦的重点,是产业扶贫。因为通过产业扶贫,可以带动起千家万户,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可持续地创造经济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形成造血机能,让更多的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来源。打造产业也是华润的强项,产业扶贫有利于发挥华润的资源优势。对于华润这样的央企来说,扶贫绝不仅仅是出钱的事,能把有限的扶贫资金,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既考验华润的态度,也考验华润的能力。然而产业扶贫要有切入点,就是中央强调的“精准扶贫”。当时,海原需要支持的产业很多,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也做不好。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宁夏自治区扶贫办的领导,向我们介绍了自治区在贫困农村推广的“5.30”脱贫计划,即政府出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帮助贫困农户每户养5头牛或20只羊,即可为一个家庭每年创造2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我们在海原做前期调研的同事,也发现海原山地多,有些不适合种粮食的土地可以种草,而当地回族老乡长期以来就有种草养牛的习惯,只是这种养牛的传统,还停留在自用上,并未形成产业化。从自治区的倡导和海原的实际出发,华润把产业扶贫的切入点,选择了支持农户发展养牛,兴办家庭养殖场和集中育肥场,打造以高端肉牛养殖为基础的经济产业链。集团把产业扶贫的落实工作,交给了华润五丰。

  

 

华润五丰有一个产业发展部,前些年为配合集团建设希望小镇,专注于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的业务培育,把希望小镇的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比如在广西百色大面积种植小西红柿和避雨葡萄,养林下鸡,继而在河北、湖南、江西等地建立了许多养殖基地,从开始的几千几万只鸡到现在存栏5百多万只鸡,俨然在全国养鸡业内有了相当的地位。他们在养殖方面积累的经验,对于养牛,可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华润五丰长期以来还一直经营内地活牛供港业务,有现成的市场渠道,如果再和华润万家协同,利用华润万家遍布全国的超市、卖场,打造养牛产业链,在市场销售方面,具备独特的有利条件。为了有效地推进以肉牛养殖为基础的产业扶贫工作,华润采用了企业化经营的模式。在集团董办的统筹协调和海原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原专门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华润的产业扶贫资金通过信托安排注入该公司,该公司的所有权归属海原县,由海原县政府全面委托华润五丰负责经营管理。后来的实践表明,这种通过企业化经营为贫困地区打造经济产业的模式,是一种创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推进海原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华润五丰不负重托。他们派出了一支年轻精干的人员队伍,常年驻扎在海原,和海原人民胝肩茧足,为战胜贫困而一起努力。如果说华润在海原扶贫,是履行央企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把这种责任担在肩上的,则是华润这批在海原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华润五丰产业发展部的同事,来自全国各地,从开始的十几人、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140多人,他们在海原已经坚持了六年,为了帮助海原脱贫,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扶贫。华润在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实际上是从希望小镇开始的,海原的定点扶贫,是希望小镇产业扶贫的延续,不同的是,海原定点扶贫属于国家整体扶贫战略的一部分,建设希望小镇是华润自发的公益扶贫项目。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想做点好事其实不难,难的是把好事做好。在海原打造养牛产业,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海原这六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把牛养好,华润的同事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为了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家庭养牛,五丰产业发展部创造性地成立了“基础母牛银行”,千里迢迢从甘肃武威地区采购优良品种西门塔尔母牛,通过提供信贷补贴的方式,每头母牛给予6000元人民币无息贷款,加上政府补贴2000元,农户只要自掏2000元左右,即可牵回一头母牛,待母牛生了小牛,养成架子牛,再由农业公司统一收购,进行育肥养成商品牛。这个办法,既解决了贫困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让更多农户有可能扩大家庭养殖,又可以为农业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小牛育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当五丰产业发展部的同事们采购的第一批母牛运回来以后,发放母牛时却遭到了出乎意料的冷遇。刚开始,农户们对认领母牛并不热心,他们心中藏了很多疑问。有的认为华润发放的母牛价格偏高,不如买当地市场的秦川牛便宜;有的担心西门塔尔牛不好养,弄不好会赔本;有的则不相信农业公司将来会出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他们养出来的小牛;更有个别农户甚至怀疑华润扶贫的诚意,认为华润是来通过养牛赚钱的。一段时间内,发放母牛的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农户勉强把牛牵了回去,转手就把牛卖了。面对一时的困难局面,同事们有过沮丧,有过焦虑,但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和当地政府的干部们一起,一家一户地做工作,一头一头把牛牵给农户,一点一点积累工作经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是这些年轻人的执着感动了贫困的农户们,或者是农户们更多地了解了华润作为一家红色央企的背景,有一些态度相对积极的农户开始了大胆尝试。第一批母牛发放下去以后,产业发展部使用信息化手段,为每一头牛都做了网上定位,可以及时追踪牛的位置。华润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聘请了养牛专家,自己一边学习,一边向养牛农户传授科学养牛的方法。从牛的疾病防疫,饲料配方,到母牛配种,牛犊护理,帮助农户从传统的自然饲养转化为科学饲养。从饲料基地抓起,建设苜蓿种植基地、玉米秸杆青贮加工厂,进行草畜一体化建设,为农户养好牛提供各项保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过去从未养过牛,但在海原一两年后,他们谈起养牛来,竟能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华润人善于学习的特点和勤奋敬业的精神,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感动了海原当地的领导和群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养牛的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当第一批发放给农户的母牛一个个生下了小牛,农业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全部收购,敢于尝试的先行者们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来旁观的农户们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算了一笔经济帐:一头基础母牛平均一年半能产一头小牛,再养半年,就成了架子牛,一头架子牛卖给农业公司能得1万元左右,只要养上五、六头母牛,每年生出两三头小牛,即可收入3万元以上,扣除少部分购买精饲料的费用,净收入就能超过2万元。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让农户们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养牛的热情在海原的土地上爆发了。2017年春天,当发放又一批从武威采购来的西门塔尔母牛时,在牛场大门打开的一瞬间,农户们呐喊着冲进了牛场,用最快的速度,认领到心仪的母牛,那场面,真的让人感慨万分。我由衷地为那些在海原的牛圈里扑腾了几年的年轻同事们高兴,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也由衷地为他们骄傲,没有华润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是华润人的光荣传统,是华润能够建基立业的根本,华润的一个又一个产业,就是这样做起来的。而从百色建设第一个希望小镇到海原定点扶贫,华润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始终一步一个脚印,靠的就是这样一批又一批踏踏实实的年轻人。

 

经过这六年的不懈努力,海原的养牛产业链已然基本成型。目前,华润通过“基础母牛银行”模式赊销的牛只已经超过了3万头,累计出生小牛5万多头,覆盖海原县17个乡镇、13287户,惠及5万贫困人口。农业公司在海原建设的一座万头养牛场,如今 “牛满为患”,需要进一步扩建。与此同时,一批优质饲料基地、饲料加工厂和存储仓库相继建成。随着基础母牛发放的规模不断扩大,未来海原的母牛存栏和肉牛出栏数量将会稳步增加,成千上万以至更多的贫困家庭将可以由此获得稳定收益,一大批养牛专业户、家庭养殖场正在海原遍地开花,华润五丰6万头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一期也已投入运营。华润在海原的产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与此同时,华润在海原的投资扶贫也进展顺利,迄今已投资超过35亿人民币,累计建设了79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项目。公益扶贫项目华润海原希望小镇也已于2019年6月竣工落成。

  

>华润海原草畜一体化扶贫项目全景

 

扶贫不仅仅需要资金投入,还需要信任,需要践行,践行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华润在海原的扶贫实践,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信任、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自治区领导多次到海原考察,把华润的扶贫实践总结上报给国务院,并在自治区内大力推广。国务院扶贫办和国资委把华润在海原的扶贫实践列为央企精准扶贫第一例广为宣传。

 

回望海原扶贫这六年,我为自己曾经参与过而感到自豪,为海原人民终于脱离贫困而感到欣慰。我因为扶贫与海原结缘,曾经多次踏上那一片土地,至今忘不了那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忘不了在海原那片土地上为摆脱贫困而奋斗的海宁书记和他带领的回族乡亲,也始终惦记着在那片土地上代表华润出征的年轻同事们。我想,总有一天,我还会再去海原,去看看摘掉了贫困帽子的海原和那里的人们。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