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关桥乡: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作者:

海原县关桥乡,一方红色故土,信仰的旗帜在这里高高飘扬。

 

这里的一口“红军井”无言地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军民鱼水深情,也激发着海原党员干部的爱民情怀……在距离“红军井”不远的关桥堡会议旧址,记录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也展现着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关桥堡红色革命遗址位于海原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的关桥乡关桥村,村落东南临贺堡河,北靠麻春河,呈三角形,遗址在三角形的中点,面积大约16675平方米。

 

1936年5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同志联名发布了西征战役计划。6月下旬,彭德怀率领西方野战军进入海原县境。9月中旬,西方野战军总部随15军团由豫旺城移驻海原县关桥堡。

 

10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分别在会宁县城和隆德县将台堡(今西吉县将台堡)会师后,部队移师北上海原、打拉池一带。23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靖远县打拉池,同前来迎接的西方野战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会合,朱德、张国焘、彭德怀等会面,并商讨宁夏战役计划。

 

当时,尾随二、四方面军追击的敌军有胡宗南军、王钧军、毛炳文军等。尤其是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军,紧咬不放,不断与红军发生接触战斗。为了延缓敌人进攻,中央决定以三个方面军主力进行海(原)打(拉池)战役,诱敌深入,在预定的海原、打拉池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给胡宗南先头部队以歼灭性打击,从而达到阻止敌人北进的目的,为宁夏战役计划奠定基础。

 

在此期间,红军为了解决群众用水困难,到处寻找水源,终于在一处遗弃多年的老井里挖出了清澈的甘泉,通过修缮,成了村里的主要水源,解决了关桥堡军民用水难题。红军撤走后,当地乡亲为了纪念红军的深情厚谊,将这口井命名为“红军井”。

 

昔日,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信仰忠诚,让海原这片红色热土有了今日的和谐美丽。当下,走在关桥村,崭新的营业房独具一格,一条条村道宽敞干净,一座座安置新居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传承下,这里的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攻难关,帮助群众一步步摆脱贫困。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关桥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村道硬化全覆盖、危窑危房全改造。

 

“第一年养了十几头牛,第二年发展到30头,第三年发展到40多头,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养殖户越来越有信心致富了。”关桥村养殖户冯兴兵说。

 

近年来,关桥村“两委”班子抢抓脱贫攻坚时机,把提升劳务技能作为提高村民收入的有力抓手,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同时,依托华润集团帮扶建设产业帮扶中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切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来源:中卫日报   作者: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