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改变,不只在外,更在于心
作者:

环境改造与产业帮扶同步进行

 

金寨被誉为“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曾诞生过59位开国将军。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曾经在金寨留下可歌可泣的赞歌。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2013年3月,华润集团选址吴家店镇古堂村和松子关村建设金寨希望小镇。金寨华润希望小镇涉及6个村民小组、303户、1245人,建设区域面积107.3公顷。6月17日,项目组第一批六名成员胡立峰、黎超新、范雯雯、韩桂虎、黄冠军、李鹏抵达吴店镇。为了记住这一天,项目组涉及的所有密码都与“0617”相关。

 

白天入户调研,晚上与村民谈心,经过大半年的入户调研,项目组摸清3件事:第一,村民的诉求;第二,村民之间的关系;第三,规划的合理性。

 

作为率先试验环境改造与产业帮扶同步进行的希望小镇,项目组副组长黎超新很早就受命启动了产业帮扶工作。通过产业帮扶,村民很快就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加深彼此的信任,推动环境改造顺利进行。同时,待希望小镇建成竣工,前期孵化的产业项目已实现规模化发展,能尽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2013年12月2日,金寨华润希望小镇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213名社员共出资49万元,华润慈善基金出资51万元,注册资本100万元。合作社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生态猕猴桃,其中华润慈善基金捐资1022万元用于果园建设及日常运营,地方政府出资8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春节过后,冰河解冻,大地回春,黎超新带着大家翻地、平整。第一期100亩示范园种下8000棵猕猴桃。2015年3月,500亩果园整齐栽满第二批果苗。一年之后,其余300亩地果苗落地生根。

 

2014年7月10日,金寨希望小镇全面开工。经过项目组、村民以及施工方将近两年的辛勤建设,当初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张颀教授的规划逐渐变成现实:“一河两岸、面水依山;三纵五横、阡陌相连;六村八景、渐次呈现;九塘十团、雅居山间。”道路平坦,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金寨希望小镇的面貌已彻底改变;书声悦耳,鸡犬相闻,果园飘香,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6年6月24日,金寨希望小镇竣工落成。两年来项目组改建、新建民居296户,其中拆除新建房屋36户 ,旧房改造260户。配套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希望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村民公屋等公共服务设施,修缮了清代古建筑徐氏祠堂。

 

胡立峰将3年的心路历程分为4个阶段:“刚开始‘初生牛犊不畏虎’;然后直接到‘寸步难行’;接下来步入正轨,‘信心倍增’;最后是‘审慎从事,关注细节’。”虽然整个项目还难言尽善尽美,但他问心无愧:“很多抉择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我们真正从村民、政府、华润三个角度出发,在特殊时期迫不得已做出当时最合理的决策。”

 

聚时一团火,散做满天星。竣工典礼之后,大家回到各自利润中心。胡立峰与项目组每个人约定,以后每年选个时间,大家都带着家人回希望小镇看一看。

 

大别山深处最美的一朵花

 

“巍巍大别山,滔滔竹根河。”

 

黎超新经常吟诵自创的两句诗来赞美这片土地。他的办公室文件柜里有二三十个透明玻璃罐,盛放着泡在福尔马林里的猕猴桃标本,“东红”、“金桃”、“金艳”、“新西兰Gold3”等标签贴在瓶身,便于观察研究。

 

  

>宋加雨是金寨华润希望小镇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员,也是深受大家喜欢的“孩子王”
摄影/华润五丰 高国强

 

尽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提供技术支持,黎超新如痴如醉研究猕猴桃种植,可是猕猴桃基地仍然难逃厄运。2015年冬天,金寨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4.5度,开春之后又是连续两场倒春寒,猕猴桃发生溃疡病。枯死的果苗只能挖出来烧掉,深埋,对土壤消毒后更换其他品种。技术员宋加雨说:“溃疡病对于猕猴桃就像人得了癌症一样,没办法治,而且还传染。我们精心呵护三年,终于在年初冒出花芽,那时候特别开心。没想到几天之内一片狼藉。我当时就想抱着我的猕猴桃哭!”回想起这些,宋加雨泪水夺眶而流,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2014年6月,宋加雨从百色希望小镇被调到金寨希望小镇负责猕猴桃种植,成为项目组第7位成员。无论严寒酷暑,宋加雨每天都要下地,为了方便她常年穿一双夏天的拖鞋,即便寒冬腊月也如此。农田基建、苗木嫁接、疾病防治、田间管理,常年野外劳作,宋加雨皮肤晒得黝黑,可在村民心中她却是大别山深处最美的一朵花。因为每天在种植基地奔走,宋加雨饮水量很大,“一天三种水。一瓶用保温杯装,保温七八个小时;一个双层玻璃茶杯,保温一个小时;再就是怡宝赞助的纯净水,每天六七瓶。如果夏天还不止这些。”

 

项目组同事黄刚对宋加雨关怀备至,每天为她送水。宋加雨爱跑步,这几年半马、全马跑了十几个。只要有时间黄刚就一起跑,后来还陪她参加合肥、无锡两次半马。此后的日子里,两人相濡以沫,与项目组同事一起同甘共苦。在猕猴桃基地耕耘,宋加雨能听得到梦想开花的声音,也能感觉到爱情敲门的心跳。

 

2016年3月,宋加雨和黄刚在金寨县城预付订金购买婚房。4月21日,这对新人在希望小镇综合楼、村口、小河旁选景点拍婚纱照,同事们一起合影留念。年底完婚之后,宋加雨的户口本地址栏赫然写着“金寨县”,夫妻二人扎根希望小镇,成为地地道道的“金寨人”。

 

寒来暑往,希望小镇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可年轻人依然不愿回乡工作。宋加雨的猕猴桃地里都是一些老人干活,他们还要留心照看在旁边玩耍的孙子。宋加雨有个心愿:“我特别期望等我们技术成熟了,孩子们的父母都被吸引回来了,每个家庭就都是一个完整的家了。”

 

宋加雨和同事们希望给孩子们更多温暖,2017年11月25日,杭州万象城举行“圣诞亮灯仪式”,邀请金寨希望小镇的5位小朋友表演节目,一起点亮圣诞树。在杭州,两地小朋友拿出事先准备的礼物互相交换,杭州的孩子拿出精美的图书和玩具,希望小镇的孩子赠送的则是自己制作的折纸、拼图等。小镇的孩子不好意思地问:“怎么别人给我们的礼物这么好?”宋加雨回答:“你们的礼物都是自己做的,也非常珍贵!”还有小镇的孩子问:“为什么杭州晚上看不到星星?”宋加雨轻轻微笑,她后来说:“孩子们就是那天晚上照亮杭州的最闪亮的星星。”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华润希望小镇是华润集团在全国捐建的第6座希望小镇。母亲河竹根河由南至北穿境而过,滋润着一方土地
摄影/UED杂志社 高文仲

 

对于孩子们来说,希望小镇就是照亮每个人前程的星星,将陪伴她们跨越万水千山,温暖黑夜,也照亮黎明。

 

洪水无情,华润有爱

 

2016年6月底,安徽连降暴雨,爆发了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吴家店镇处在危难之中,移动通信信号、供电和供水基本中断。

 

当时希望小镇刚竣工,项目组同事都回家休假,只留下宋加雨夫妇和范雯雯。项目组长胡立峰得知汛情后,毫不犹豫从武汉驱车赶往希望小镇,可惜洪水已漫过高速路口,他根本进不来,只能焦急等待同事们的消息,祈祷平安顺利。

 

7月1日一大早,范雯雯就听到一个噩耗:有一户人家的房屋靠近山坡,洪水奔涌时房屋被冲垮,一家六七口人只留下两个孩子生还。她惶恐不安地跑到村口查看灾情,大水已经漫过镇上那座大桥,由于灾情突发,村民们在河滩上放养的猪、羊等牲畜全被冲走。范雯雯回忆说:“其实当时挺害怕的,正准备打电话给家人,发现手机信号中断,根本打不通。”

 

虽然希望小镇的居民安然无恙,但周边村镇的百姓受灾严重,宋加雨夫妇和范雯雯提前收拾好希望小镇的村民公屋,作为灾民的临时安置点。7月1日当天,公屋一下子住进来100多人,没有床铺,大家就自觉睡在凳子上,或者干脆打地铺。有一位大爷腿脚不方便,大家合力把他背进公屋。宋加雨说:“自然灾害来临时大家都特别团结,生活有条不紊,互相帮助。有两位老人带着孙子,孩子安然入睡,老人在旁边看着微笑。”这一天,宋加雨夫妇一直在大雨中忙着求助灾民,为灾民送饭送菜,脚都泡肿了。

 

由于镇上移动通信信号中断,镇政府的几部“热线电话”非常繁忙,范雯雯主动去帮忙,要么在接听电话传达抢险抗灾指示,介绍灾情和联系方式,要么在疏散安置群众。“我一天差不多接了上百个电话,一直到2日1点多才‘下班’。”

 

期间还有一段插曲。金寨县政府当天紧急调拨一批卫星电话到吴家店镇,13个村至少每村有一部电话确保信号畅通。当天晚上,范雯雯叫来黄刚一起帮助镇干部开车挨村送卫星电话。此时情势非常危急,有些路段被洪水淹没不能走,只能绕行山路,镇干部忙不过来,黄刚就开车独自前往。没想到,平时20分钟的路程他开车走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返回,也没有任何消息,直到黄刚平安回来,雯雯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