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下的“追光者”
——记武钢医院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护士长黄萍

早上6:30分,黄萍拉开酒店的窗帘,今天她上早班。她是华润武钢总医院普外科护士长,这本是她为儿子准备早餐的时间。

 

距离2020年1月22日晚,华润武钢总医院第一批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疗队出征,已近三个礼拜。在武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告急的时候,黄萍第一个站出来请战,扛起了第一批八人医疗队队长的重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的首家定点医院,出征之时,许多风险无法预料。

 

为了避免传染家人,黄萍和同事们被安排住宿在距离医院不远的一家酒店里。早上7点,黄萍洗漱完毕,戴上口罩,直奔医院。

 

穿防护服是黄萍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穿之前她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是她最近形成的习惯动作。洗手、清洁、戴帽子、戴口罩、穿上密闭性很强的一次性防护服、戴护目镜、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防护鞋套,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分钟,比起刚来时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穿戴,这个过程她和同事已经逐渐熟练。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懈怠,因为每一个疏漏都伴随着感染的风险。戴上密闭性很高的1860型口罩后,黄萍觉得有一种窒息感,像被人用力捂住了口鼻,她缓慢地调节着呼吸,走进了隔离病房,和值夜班的同事交接病房情况。

 

>华润武钢总医院普外科护士长黄萍

 

黄萍所负责的病房里有三十个床位,一直处于满员状态,每个班次的责任护士有三到五人。因为存在传染风险,病人的家属是不能进入病房看望和看护病人的。黄萍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除了要遵循医嘱完成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还要承担以往交由病人家属和护工所负责的生活护理,给病人喂饭、端水倒水、协助大小便,更换床单、擦洗身体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承担起病房的清洁工作,包括病房消杀、地面清洁以及垃圾处理。甚至,连死亡病人的尸体料理也交由护士来承担了。早中晚三班倒,每个班次的工作量都相当饱和,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隔离病房里,几乎是毫不停歇地工作八到十个小时,还要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插图/伍祥锋

 

一次,黄萍巡房时,突然发现有一位重症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只有四十几,上前查看发现原来是病人把呼吸机面罩摘了下来了。呼吸机面罩的密闭性很高,以此来实现高压吸氧的目的,但也给病人带来难以避免的压迫感和抗拒感。发现情况后,黄萍迅速反应,抓起呼吸机面罩紧紧扣在病人口鼻上,但病人已处于缺氧状态非常烦躁,无意识地拼命挣扎,对黄萍又抓又推。黄萍很紧张,她害怕自己的防护服被抓破。于是她一边按着面罩,一边大声呼喊同事来帮忙,直到病人血氧饱和度回升到了八十多,意识逐渐平静,这场挣扎才结束。

 

黄萍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类似这样的情况,她回想起前几天抢救的一个病人,这个病人连续好几个小时都在大口大口地喘气,全身的细胞都在渴望着呼吸。呼吸,这个平时再自然不过的动作此时却如此费力。抢救的过程中,黄萍感觉到无力,但很快她就又鼓励自己和同事,他们每一次迅速的反应,每一次专业的判断,都是给病人点一支黑暗里的蜡烛,光芒虽然微弱,但只要一星一点逐渐增加,就能聚成一团熊熊如焰的希望,这是关于活下去的希望。

>插图/伍祥锋

 

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黄萍回到酒店。她和同事们把衣帽间作为潜在的污染区,外出穿戴的衣服和物品隔离放在这个区域。脱下衣服后洗头洗澡,才换上居家的衣服,进入休息房间。

 

黄萍倒在床上通过手机和先生、儿子视频,她告诉先生,昨天晚上她哭了,因为她看到同事李丹从病房出来后流鼻血,全身衣服被汗湿透了,因为李丹在病房里连轴转了八个小时一刻都没有休息,令她太心疼了。黄萍作为队长,在照顾病人之余,还时刻关心着队友的生活和心理,下班后组织队友开微信碰头会,了解每个队员的心理状态,帮助大家释放压力。但她也告诉先生,今天下午她特别开心,因为有一个很乐观的病人出院了,这位病人是一位50来岁的大叔,他像年轻人一样爱玩抖音,状态好的时候会穿着病号服随着音乐跳舞,鼓励其他的病友。每天走进病房,大叔都会对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让她和同事非常欣慰、受到鼓舞。

>插图/伍祥锋

 

“坚决完成任务,一定平安归来!”这是黄萍和同事们出征前的誓言。自1月22日以来,华润武钢医院已组织了三批医护团队分别走进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的抗“疫”前线,他们中有沉着稳重、堪当大任的70后,有追随十七年前抗击非典前辈脚步的80后;有刚刚新婚却毅然投入一线的90后;有虽然年轻但勇敢无畏的00后……黄萍说,“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力地工作、积极地配合,任劳任怨,不让任何人说我们是来摸鱼的。但我们也是女儿,是儿子,是妈妈,是妻子,对家人的思念只增不减。等到疫情过去,我要第一时间回家抱住我的儿子,告诉他‘儿子,妈妈想你了’。”

 

从出征第一天开始,黄萍每天记日记,希望小男子汉能从日记里“看到”妈妈。而在日记中,我们看到的是抗击疫情一线医疗工作的繁重、危急和疲惫,也是队员们之间的细心关注和贴心照顾,更是他们在重任面前的勇气、专业和担当。

 

身着防护服,背负厚重前行,患者也许连他们的长相都不曾见过,但他们看到的是一群在阴霾中寻找出路的追光者,是在夜空中点亮火把的人。

 

(文/何叙之 集团办公室) 

 

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李欣

 

>李欣主任(左)和同事们正在阅片诊断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华润武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欣“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从2019年12月底开始,李欣就敏感地发现疫情已经在她的患者中出现了……此后,她开启了“日夜不停,没有休息”的工作模式,组织专家团队分析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安排有限的医护人员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和不断增加的病患。“我和所有的呼吸科医生是一样的,大家都很忙”,平淡的语言,低调的作为,她说她只是在尽一名医生的职责。为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李欣亲自采样;对于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重病人亲自护送患者转院,有时跟车护送三趟,一直忙到凌晨四点才拖着疲惫身体返回科室,短暂地休息两小时后,再次投入临床工作。

 

>抗疫工作中的李欣主任

 

在科室医务人员抽调去外派支援的情况下,李欣增加了自己的倒班频次,坚持自己多承担点,让其他员工有轮休,直到最后在医院的强制下才休息。但在休息时也时刻放不下科室的工作,每天电话询问指导,网上阅片诊断,还时不时到医院查房指导危重患者的治疗。每天查房,李欣都会问病人很细节的问题,不仅限于呼吸道。她深知,鉴于疫情发展情况,不放过一丝细节总是稳妥的。在间歇时,她查阅各类医学文献、专业著作,看最新的疫情研究情况,不断对比各类数据。她明白,只有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患者最大的痊愈希望。

 

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孙惠文

 

>孙惠文主任(左)为患者义诊

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武钢二医院重症科主任孙惠文“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孙惠文既有精湛医术,更有高尚医德,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每天上午查房、开医嘱、坐门诊,有时病人需要抢救,就冲在最前面。很多时候到了晚上七、八点,他才能回家。回到家中,他也不能休息,还要电话处理一些科内的事情。很多时候,孙惠文刚到家,刚坐下就会接到医院的电话,患者情况不好,他又开着车往医院赶,一碗热乎饭都吃不上。

>抗疫工作中的孙惠文主任

 

因为太忙了,他累病了,也发烧,幸好检查CT显示正常。呼吸内科医生本来就少,已经有一位医生因为感染在医院进行隔离,还有一位也是带病上班,孙惠文常对科里的队员们说,有事就给他打电话,手机会保持24小时开机,但大家都知道,自疫情开始,孙惠文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大家每次都在心里默念,主任一定不能倒下……

 

住在ICU的都是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的,脱机就可能死亡,五、六个基础疾病的危重患者,他们的日常护理、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来照料,亲密且频繁地接触会给护士本身带来感染风险。大家心里怕得很,但谁都没说,都是默默干活不做声,身体、心理几乎都吃不消。有着二十多年经验,见过各种呼吸疾病患者的孙惠文就成了ICU的“主心骨”。他对队员们说:“我一定会带大家挺过疫情,让大家尽早回家,也让患者,早日回到家人们的身边。”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