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楼,我都有份起架!”

文/胡琬琳、于艾禾【华润创业】

 

 

>位于香港火炭的百适一仓

拿上趁手的修理工具,他开始了一如往常的大厦巡视。隐藏在墙面背后的电路布线已了然于心,任何一处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巡视结束,一切正常,他回到办公室,收好工具,脸上浮现出平静而满足的笑容。这个检查的动作在他40年的工作历程中重复过无数次,但他的眼神始终明亮如初,那是一种欣赏,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和如同望着自己精致的栖身之所一般的满足。

 

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我们对工匠精神有今日这般的着迷。于我而言,他的眼神就是对工匠精神最灵动的注解。

 

他叫吴启兴,2018年,是他加入华润物流的第40个年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兴哥”。

 

在加入物流前,兴哥尝试过不同的行业各种零零散散的工作:工厂的电气工、维修工乃至商店的售货员。他坦言那时年轻,不过二十岁的年纪,对未来的规划亦不甚清晰,只想着能学多点东西就好。一晃3年过去。1978年8月3日,23岁的兴哥加入了华润。那时的他不曾想到,往后40余年,他都将与这里息息相关。

 

物流业是香港传统的支柱行业之一,业内顶尖公司云集,当被问及当时为何会选择加入这间公司时,兴哥傻傻地笑笑说因为朋友介绍,自己其实并未想太多,年轻人换工作是常事,只是抱着继续学习的心态加入。但之后不久,就感受到了不同。这里的工作氛围很融洽,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也相对稳定很多,这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在那个年代,一家企业能给员工这样的感觉实属不易。再加之当时公司正属于扩张阶段,不仅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学,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兴哥第一次觉得,这份工作想要一直做下去。

 

开荒南野启山林

 

1978年8月,那时华润正在香港筹备成立百适企业(现属于华润物流干仓业务),需要在火炭兴建公司大楼,于是刚进入公司的吴启兴与其他同事一起共同投身大楼的奠基工作,成为最早的“开荒牛”。由于曾做过电气相关的工作,当时亦辅助完成大楼的布线等事务。

>1985年,兴哥工作照

 

百适一仓、二仓大楼落成后,兴哥正式开始担任理货员,兼职电气维修。那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际,泱泱大国开始自我变革、关怀世界。香港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贸易蓬勃,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百适企业也乘着这场东风,业务蒸蒸日上,大家做得热火朝天。兴哥回忆说,那时每天仓库货物都爆满,进出货高速运转。即使常常需要加班到凌晨,不遑暇食,但因为生意发展好,大家都觉得公司前途可期,一片光明,同时公司也能负担得起可观的加班费,所以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干劲。

>兴哥于百适一仓前的留影

 

天生好学,加上5年勤勉踏实的工作,他对仓库进出货等各项事务愈发熟悉,升职到了副主任。同年,百适企业接手了位于观塘的一栋原属中国旅行社的仓库,并将原属于该仓库的员工一并接管。升职后的吴启兴被公司调任到此,在这里,他遭遇了第一次挑战。这个仓库设备非常老旧,管理方法亦都是遵循旧式的思维。在旧的管理制度下,不同群体的员工之间摩擦不断。这是年轻的中层管理者在当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员工之间的努力周旋和费尽心思的安抚也让兴哥深刻意识到,好的制度对于一间公司的有序运转及员工士气是多么重要。

>兴哥(左二)参与百适企业十周年纪念活动

 

1990年,观塘的仓库停止经营。兴哥又回到百适二仓,升职做了主任,他自己笑言道这算是“回娘家”了。那时,随着市场发展,许多仓库都逐渐升级设备,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模式,以减少人手作业造成的货物破损。百适也不例外,开始大规模引入铲车。使用铲车后作业速度大幅提升,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淘汰了一部分旧式工种。这再一次让兴哥清晰地感受到人与时代的博弈。而后公司再次改组,兴哥被调任到维修组,负责一仓、二仓的所有维修工作。

 

栉风沐雨砥砺行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整个香港的经济遭受重创。但在行业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当时的领导瞄准市场调整政策,竟然使公司业绩逆势上涨,达到高峰,这让兴哥记忆犹新,回忆起来仍是激动不已,感叹路遥知马力,困境见能力!兴哥讲道,做仓库最怕的就是仓位空置。空旷的仓库不仅代表着公司营业额上的数字锐减,更可怕的是直观上带给员工无可隐藏的士气打击。

>兴哥工作的百适三仓(中大仓)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公司竭尽全力争取客户。当时市面上有一批三菱重工的空调机,因为批文的原因无法顺利出口。兴哥感叹道,也不知道当时公司用了怎样的方法,竟然将这一单大生意顺利争取回来,让公司在经济低潮的时期,依然未使仓库空置,货物源源不断,员工有事可做,有粮可出。峰回路转,更进一步。

 

1998年,金融风暴持续发酵,香港陷入股灾,经济持续萧条。同时,对外开放之后,内地城市逐渐发展,许多货物开始直接与内地对接,香港的贸易地位不复当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蔓延到各行各业。公司不得已也只好精简人员,减少花红福利,大家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兴哥现在工作的办公室

 

或许是因为在高潮时共享过荣光,在低谷时蹒跚着扶持,一路跌宕而来,让兴哥对公司的感情愈发深厚,成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部分。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员工与公司唇齿相依,荣辱与共。

 

鹤立高处望云开

 

1999年,走过波澜,万象复苏。公司再次架构重组,油塘、达利中心、中大仓几个仓库都收归百适所有。12月21日,吴启兴被调任到位于荔枝角的中大仓,即如今的百适三仓。

 

其实,兴哥对公司多年的付出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早已被管理层看在眼里,当合适的机会出现,他毫无疑问成为了最佳人选。来到百适三仓后不久,公司领导便把兴哥叫了去,问道:“吴启兴,如果我把这整间仓库,都交给你来管理,你会怎么做?”从此开始,兴哥便成为了这间仓库的管理者,直到今天。

 

然而,当时的百适三仓在香港并不算特别优质的仓库,设施老旧,可调配的人员也十分有限。如何把仓库经营好,对于一个新晋管理者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初的计划是做公仓生意,但后来因设施原因,无法负担高速的货物周转,计划的营业方案无法实行。发现这个状况后,公司领导与兴哥一起研究市场情况,迅速改变策略,及时转向做租仓,半年间将所有仓位全部出租,扭亏为盈。逐渐地,兴哥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又针对百适三仓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租仓和公仓结合的经营管理方法,多年来让仓库的运行一直有条不紊,稳中有进。

 

回顾40年的工作历程,兴哥坦言道,其实工作占据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培养了我们的思维和待人接物的方法等等,它不是我们生活的对立面,而是人生养分的来源。如果每天仅仅是死板地返工收工,是没有前途的。当然,一份好的工作也要给员工发挥的机会,给员工以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不是金钱可以完全衡量的。公司优待员工,员工能感受到公司的用心,也会常怀感恩之心,报答公司的知遇之恩。

 

采访的最后,兴哥带着他招牌式的恬淡微笑说:“曾经有个做过建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摩天大厦,我希望经过那里的时候,能很自豪地说,这个大楼,我都有份起架!所以同样地,如果在百适的奋斗史中,有人能看到我小小的身影,就足够了。”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