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转型

>2012年10月30日,湖北蒲圻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3机组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各项参数均达到优良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低碳可持续发展渐成全球主流,能源行业成为最早感知这一大势的行业之一,特别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能源转型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逐渐演变为各国国策,以火电为代表的传统高碳用能方式随之饱受诟病。 

 

在中国,如今的火电厂大多整洁有序、清洁高效,但因与煤炭的高关联度,仍难逃“落后”“污染”“脏乱差”的标签。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加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异军突起,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持续加速,火电数十年发展沉淀出的强势地位正在瓦解,急需寻找转型发展的新风口。 

 

在关键节点,由煤电起家、因火电而兴的华润电力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当火电行业整体亏损面接近一半时,华润电力的煤电业务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盈利。不拘泥常理又坚守原则,不抛弃传统又勇于创新——华润电力为煤电行业趟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未来发展之路。 

 

适应新角色 

>徐州电厂

 

煤电领域,30万千瓦的机组,放到20年前还是“先进”的象征。但随着技术进步,30万千瓦这条行业“优秀线”慢慢变成了“及格线”,新建机组逐渐被60万千瓦、100万千瓦的大机组包揽,5万千瓦、10万千瓦、20万千瓦的小容量机组陆续进入淘汰名单。

 

在此背景下,曾作为我国电力发展主力军的30万千瓦机组也陷入了尴尬境地,如何让这些昔日功臣在退役前充分“发挥余热”,避免浪费,成为煤电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行业将解决方案寄望于热电联产,华润电力则是重要的践行者。 

 

在孕育了华润电力的徐州,当地虽不在北方强制供暖范围内,但这座华东门户城市冬季的气温却与北方地区并无二致。百姓有需求,机组能受益,华润电力决定在这里先行先试。 

 

2013年,华润电力旗下徐州铜山、徐州华鑫两电厂决定开展供热工作。然而,在非强制供暖区为居民供热并非易事。 

>沧州电厂供热管道

 

居民采暖的实际效果好坏决定着电厂供热业务的成功与否,但无论是居民家中建筑节能效果,还是热量运输途中的管网损耗等,都将直接影响居民家中的供暖温度。加之徐州地处北方采暖区之外,缺乏强大行政力量的统筹,协调各方的难度成倍增加。 

>盘锦电厂

 

为了走通供暖这条路,2016年,华润电力整合内部资源,成立了徐州华润热力总公司,独创性地将原本归属于项目公司的供热工作统筹起来。热力总公司的成立,结束了过去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供热质量显著提升,很快占据了徐州市四分之三的供热面积。最终,老火电机组试水供热实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机组通过改造延长了服役时间、电厂受益于供热节能带来的煤耗降低、非强制供暖区的居民也在冬日感受到了别样温暖。继彭城电厂之后,华润电力又一次在徐州绽放了光芒。 

 

供热让老机组焕发了新生,也让新机组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今,华润电力旗下煤电机组几乎全部具备供热能力,大量由华润电力生产的高品位蒸汽被送进工业企业,华润电力的煤电厂也因此成为各大工业园区的“动力车间”。原本参数就较高的60万、100万千瓦机组,则通过供热进一步提高了能效。售热业务对华润电力的营收贡献随之快速增长,仅次于火电与新能源电力销售。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之下,供热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煤电的一根救命稻草。华润电力欣然接受了角色的转换,持续优化存量,不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2017年,华润电力没有投产新的煤电机组,并主动关停了广东兴宁两台13.5万千瓦机组;2018年上半年,华润电力装机容量占比不足四分之一的可再生能源板块,盈利超过了火电。 

 

走在“标准”前面 

 

2014年,是全国煤电行业倍感压力的一年:被定义为“史上最严”排放标准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于当年7月1日结束最后的宽限期,此后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100mg/Nm3、100 mg/Nm3和30 mg/Nm3。 

>广州华润热电厂区水中倒影,农家河中捕鱼。为避免温水排放对珠江水域的影响,广州华润热电厂投资2亿元建设了珠三角第一座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塔,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生态的保护

 

在此之前,国内一些电厂在三年前标准出台时自我加压,提前完成了改造工作;另有部分电厂则心存侥幸,未能正确对待环保标准趋严的大势,直到限期将至,发现电厂无力达标,才开始安排机组停机改造。华润电力属于前者:广州华润热电厂在2009年投产时就已达到了上述《标准》明列的排放标准,达标时间足足提前了五年;2014年7月21日,当大部分电厂刚刚“掐点”完成了改造,广州华润热电厂#1机组已作为全国首批13家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之一,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并投运,同时其“50、35、5”的排放限值(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50mg/Nm3、35 mg/Nm3和5 mg/Nm3)较《标准》更优一步。广州华润热电厂也因此成为广东首个、华润电力首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如此超前的布局,并非无迹可寻。早在“彭城模式”时期,华润电力就确立了“建设即经营”的理念,即从基建阶段就开始思考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华润电力多次因势而动,灵活运用超前布局的思维模式,广州华润热电厂正是这一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在“建设即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建设即环保”。 

 

为避免对珠江水域温水排放的影响,广州华润热电厂投资2亿元建设了珠三角第一座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塔,实现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与华润水泥协作,将电力生产所产生的灰、渣、石膏综合利用;厂区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设置生活污水下水道、工业废水下水道、雨水排水系统,建设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废水污水处理后全部回收至渣水、煤场循环系统重复利用,达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即便在今天,广州华润热电厂建设规划时的环保理念仍领先于标准,领先于行业。 

 

得益于集团层面的多元业务布局,华润电力还在尝试跨领域的协同低碳发展。在广西贺州,华润电力、华润水泥、华润雪花啤酒三厂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电厂、水泥厂、啤酒厂将各自的生产副产品作为兄弟单位的生产耗材,节能降耗的同时实现了近零排放,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河南、江苏、广东,污泥干化掺烧技术的应用,减少电厂用煤的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治污的压力,让电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在环保方面,国家标准是下限,而华润电力从成立之日起确立的目标就是世界一流。 

 

截至2018年6月底,华润电力平均供电煤耗达到298.3克/千瓦时,95.5%的煤电运营权益装机实现了超低排放。2018年年底,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碳捕集测试平台在华润海丰电厂建成。凭借这个亚洲首个基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的碳捕集测试平台,华润电力又将在低碳发展的方向上展开新的探索。 

 

致力科技创新 

 

“一家发电企业,把自己搞得像个软件公司。”员工的一句玩笑话,却是华润电力的必然选择。燃煤发电在运行成本、融资成本、度电利润等方面的压力正持续增加,这种压力不仅来自煤电行业内部,还来自负债率更低、现金流更好的新能源行业的冲击。少用一个人、少浪费一吨煤、少发生一次设备故障,都能为电厂经营情况的改善添一份力,而开发一套管理系统,则可以让这一份力放大成百上千倍。 

>“润极视”明火检测功能展示

 

例如华润湖北电厂与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的“润极视”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智能识别、安防集成和立体监管功能。即便员工戴着安全帽、口罩,即便夜间照明不足,凭借高清摄像头和先进的算法,“润极视”都能准确辨认。 

 

“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分析”,一座火电厂,只有先保障了安全,才有资格谈效益。然而,安全只靠理念和文化是不够的,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安全生产离不开让理论落地的技术支持。 

 

截至2017年底,华润电力已持有专利249项,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也逐渐发展壮大:大数据中心、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出新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不到两年的时间,一个研发与产业创新平台已初步搭建成型,对华润电力新能源、煤电业务形成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华润电力对创新的追求从未停止,科技的发展、理念的革新,源源不断地为传统煤电注入新的活力,支撑华润电力迈上新的征程。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