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走出去”战略 推动全球化增长——华润集团海外发展战略思考
文/余忠良【集团战略管理部高级副总监】
全球化、新常态、“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化,华润才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

 

自2001年11月10日我国昂首跨入WTO的大门开始,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潮,在松绑的巨大外需拉动下,蓄势多年的巨大人口红利找到了发力点,中国出口贸易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出口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4.6%和15.9%。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经历了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在“十五”和“十一五”十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8%和11.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需的急速放缓和内需的增速下滑,令一直以来追着快速增长的需求奔跑的上游投资者猝不及防,惯性导致的巨大产业投资转变成了各行各业普遍的过剩产能,尤其是钢铁、煤炭、电解铝、电力等行业,问题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使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被不断削弱。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由高速回落至中速,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由原来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逐渐转变为由消费独占鳌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跌至通缩边缘,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长期潜水(通缩)。中国企业普遍遭遇了业绩与增长的双重压力。

“走出去”战略 为市场找资源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2000年国家首先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旨在推动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受其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达到1,078.4亿美元,为2000年的117.2倍。受“一带一路”倡议及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逆势而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701.1亿美元,为2013年的1.6倍。

 

为市场找资源,解决国内中高端消费品供应不足问题。与制造业普遍不景气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十二五”以来中国服务业持续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成为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2016年,中国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4,725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如波兰)。在消费结构上,在持续多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带动下,中国的消费开始从数量消费型向质量型消费升级,中高端消费开始快速增长,境外消费突飞猛进。2016年,中国居民出境消费达2,610亿美元,为2008年的6.4倍。可见,尽管在总量上,中国消费品生产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但中高端消费品的供求情况正好相反,是一个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中国居民巨额的海外消费,快速增长的跨境消费品电商(海淘),香港、澳洲等地政府先后出台限制中国内地居民购买当地奶粉数量的政策,以及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成为新闻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消费领域的供需失衡。造成高端消费品有效供应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国内资源不足、国产消费品的质量不高、高质量消费品产量太小等等,其中资源不足不是一个可以内部解决的问题。提高国产消费品质量和优质产品的产量亦非短时间可以奏效。在此背景下,到国外找优质消费品资源,解决国内中高端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成为一个合理的商业思考。

 

全球资源配置 为能力找市场

 

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国际化发展是新形势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边界逐步开放,国际游戏规则的一致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为全球的贸易、投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一体化提供了环境条件,也为企业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全球化带来的市场一体化,使企业跨境布局业务价值链成为了可能,也成为了必要。面对全球竞争,在全球市场与资源分布不匹配的环境下,如何通过价值链的全球布局实现业务、资产、人才、资源等竞争力要素的最优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好地服务市场,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能力找市场,是国际化战略思考的又一个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几十年的努力,也给中国积累了巨大的工业和建设力量。今天,中国不论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还是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上,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国。2016年,中国新投产的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分别达到7400公里、3281公里和535公里。对很多国家而言,这些都是天文数字。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以及公路铁路骨干路网的建成,巨大的能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及时出台,为众多企业到国外寻找发挥其能力的市场,创造了条件。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互联五通,必将推动沿线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带动当地工程承包及建材水泥市场的繁荣。比如老挝,由于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的建设,已经导致当地水泥需求量大幅度上升。预计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带动,东南亚国家的工程承包及建材水泥市场将进入一个增长期。在能源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多面临电力不足的问题。如缅甸,电力供应仅覆盖其三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南亚地区还有四亿人口用不上电,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用不上电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6.4%和24.4%。而全球最缺电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尚有五亿人口无电力供应。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达国家,虽然经济社会和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总需求的增长空间有限。但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大框架下,这些国家均有比较大的减炭任务,也有不少国家提出了“去煤”时间表。因此,在这些国家能源由传统向可再生转型的结构调整空间很大。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装备、投资规模和运营管理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一带一路”国际社会和投融资平台的建立,为中国众多领域卓越的能力与这些地区需求的对接开启了希望之门。

面向世界 劈波斩浪

 

华润集团的业务涵盖大消费、大健康、能源与基础设施、综合地产、金融和高科技等多个领域。在去年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华润集团确立“双擎两翼”的发展战略,双擎即资本引擎与实业引擎,即在集团传统的实业引擎之上,加上一个资本引擎(主要指产业基金)。两翼即“互联网+”之翼与“国际化”之翼。集团在把“国际化”写进“十三五”的同时,还将原来“立足香港、面向内地”的区域布局战略调整为“立足香港、依靠内地、面向世界”,意味着世界(即海外)已经确立为华润集团的一个重要资源配置方向。根据集团的业务布局、成熟度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大能源、大消费、大健康、综合地产、高科技和水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华润集团海外投资的主力。

 

大消费。“好产品,好渠道”是华润集团在大消费领域的国际化战略。“好产品”是指符合中国内地消费升级大趋势,为中国消费者所广泛“喜闻乐吃”的优质、健康、绿色消费品。“好渠道”,是指华润集团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已经形成的众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包括万家超市、Ole'、BLT、万象城、太平洋咖啡、零售药店、华润通等。两年来,集团及相关SBU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英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多家企业进行了考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到当地寻找好产品的投资机会。目前,华创及旗下企业已经在新西兰策略投资三文鱼、苹果、蜂蜜等业务,在澳大利亚已策略投资奶制品业务,并正在与相关企业的管理团队合作,通过华润集团在内地的渠道,把他们的优质产品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华润集团目前已在海外投资的消费品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具有显著的行业领先地位且经营情况良好,他们的主要产品均依托鲜明的资源、地域和气候特点,都是相对稀缺的优质产品。这些特点对相关产品保持长远市场优势十分重要。

大健康(包括医药、医疗、康养、保健品等)。国际化战略除了与大消费国际化战略类似的“好产品,好渠道”外,还有“好服务、好渠道”的维度。“好服务”是指国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好渠道”是指华润集团在中国内地广泛的医疗服务网络。在“好服务、好渠道”战略下,华润集团将投资国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企业,并将其医疗服务引入中国内地,以提高内地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广大的中国内地患者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2016年,华润集团与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私人癌症放疗和心血管病治疗机构——GenesisCare的61.7%股权。GenesisCare拥有澳大利亚第一的市场份额,并已成功地将其医疗服务拓展到英国和西班牙等医疗标准很高的欧洲国家,由此可见其足以傲视同行的能力与服务水平。

 

大能源。华润集团的能源板块,包括电力和燃气。电力业务的国际化,基本上属于为能力找市场。即利用本身已经形成的强大技术、资本和管理优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短缺、资金短缺、增长潜力大的欠发达国家,发掘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机会,培育新的增长点。到发达国家,寻找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机会。而燃气国际化的着眼点,则主要包括业务价值链的优化和生意模式的创新。

 

水泥。这是集团旗下制造业板块中的一家重要企业,盈利、技术、运行管理和创新发展能力处于行业前列。走向海外既是“为能力找市场”,也是为了对接“一带一路”带来的需求增长、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水泥国际化战略主要立足于寻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抱团出海。

 

重塑香港业务战略。香港是华润集团的诞生地和总部所在地,几十年来,“立足香港”一直是华润集团区域布局战略的起点和重要内容。目前,华润集团旗下在港业务包括地产、零售、水泥、物流、食品、餐饮等多个方面,他们或发祥于香港,或已扎根香港多年,与香港民生息息相关。重塑香港业务战略主要包括扩大集团对香港的投资,提升华润集团在香港业务的效率和质量至行业先进水平,在更好地满足香港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为香港创造更多的就业,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大的力量。

引智。在上述战略考虑之外,华润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引智”(或称“融智”),即引进国外的优质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前,全球不仅仅只有中国才面临传统动力衰退、新的动力青黄不接的“新常态”,其他很多经济体也面临类似的挑战。今天,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唯一选择,已经是全球共识。创新从新创意、到研发,到新产品、新服务、新解决方案服务市场,需要环境与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好的教育机构、实验室、风险资本、创新孵化器、创新成果交易市场、政策环境(如知识产权保护)等。当我们放眼全球,我们不难发现全球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大家公认的全球创新领先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如何整合全球领先的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实现企业“做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华润集团已成立多支以创新投资为特征的产业基金,其中以华润大学创新基金最具创新特征。华润大学是一所名列前茅的企业大学,其核心功能包括创新教育、创新孵化、创新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创新投资等功能。目前,大学正在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德勤、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机构合作,打造一个高水平、全球化的创新智力网络。

 

华润集团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诞生以来,已走过近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国际化对华润也不能说是一个太新的课题。但全球化、新常态、“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化,华润才刚刚起步。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但我们相信已经有八十年积淀和传承的华润人,一定会在国际化的大潮中,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带着八十年的传承,面向世界,劈波斩浪,脱颖而出,创造新的辉煌。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