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我们曾探寻过的世界

20多年前,华润曾经“走出去”过,在外贸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大循环,在海外陆续设立了地区性公司,遍布美洲、欧洲、中东、澳洲、非洲、日本、东南亚和俄罗斯各地,从事进出口、资源开采、地产等业务,发挥中资窗口企业作用,探索从自营贸易,到实业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1975年,设立第一家海外机构

 

1975年,遵照外贸部发展对中东地区贸易,为国家赚取石油美元的指示,华润在巴林设立了首家全资海外贸易公司。

 

华润万博公司巴林代表处的任务,以开展对中东部分产油国出口业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过,代表处要在业务活动中解决自负盈亏问题,并逐步积累一部分资金。

>1992年11月,华润贸易代表团首次访问海湾地区,此行为华润开拓海湾地区市场打下了基础。图为时任董事长沈觉人在卡塔尔会见海湾工业咨询组织秘书长

业务活动的地域范围以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曼等未建交的产油国为主,重点是以巴林为转口港开展对沙特阿拉伯的工作;并可在香港作些转口其他地区的业务。(见1975年相关文件,及1998年《华润集团海外贸易企业工作小结》)

 

在海外,曾有七个直属贸易机构及八个分支机构(不完全统计)

 

据1994年华润(集团)海外贸易机构情况的简介等资料,那时的华润有七个直属贸易机构(其中六个公司,一个办事处)及八个分支机构,其中包括:

 

美洲地区。华润国际,1991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经营范围包括:汽车、棉纱、服装等;在上海,有一家生产餐具的工厂。德信行(美国),公司设在洛杉矶,经营地毯、药材,有“通过美国买苏联的钢材,转口到国内卖给土畜产总公司”的业务,还有地产物业生意。加拿大永顺公司,1986年在温哥华成立,主要代理加拿大包装塑料和管理合众公司在加的地产业务。

 

华润(欧洲),1992年6月成立,总部设在鹿特丹。经营超市食品、日常用品、运输。华润(莫斯科),经营电子产品。莫斯科(荷花)公司,经营羽绒服、毛巾、文化衫、牛仔布等。

 

华润(中东),1993年3月成立,总部设在迪拜。经营地毯、服装、工艺品、家具等,包括埃及塞得港、华润北非公司(设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华润东非公司、华润阿曼公司等。

>1993年3月4日,集团在泰国曼谷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管理及测量协议签署,此项目为华润在海外参与的最大房地产开发项目

华润(南非),1993年正式营业,开展服装、五矿、化工等贸易。

 

新加坡(石化),经营石油。华润新加坡,经营木材、钢材、油等。

 

驻越南胡志明市办事处,经营纺织、制糖设备业务。

 

华润(日本),1994年6月成立,设在东京,经营砂石、食品。(见1994年《华润(集团)海外贸易机构情况简介》)

 

走出去,曾试水多个业务领域

 

来自集团及有关二级公司的八家驻外机构负责人参加了1994年的海外贸易机构工作会议。走国际化道路,实现市场多元化不仅是当时国家经贸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集团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那时,集团多元化已初具规模,包括零售、旅游、工业投资等。工业投资已从分散投资到相对集中的投资;从建新厂到改造企业;从短线投资到中长线投资,从生产性投资到基础设施,如货柜、电站、码头、公路的投资……而国际化仍是当时最薄弱的环节,要突破传统商品、传统做法和传统市场,开拓新商品、新做法和新市场,为集团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

>1994年3月.华润代表团访问越南、缅甸。图为时任董事长沈觉人拜会越南政府时任副总理陈德良

到了1995年,集团在海外初步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骨干商品和贸易渠道。海外机构开始尝试贸易与实业相结合等手段。但各自为战、各自为政,还没有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见1994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海外贸易机构工作会议纪要》、1995年《关于海外贸易机构九五年工作总结和九六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在加拿大、美国,曾有过矛盾和困扰

 

华润国际有限公司于1991年在美国纽约正式成立开业,开展纺织品、不锈钢餐具、汽车、木材等贸易业务。期间,正值美国遇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市场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雪上加霜的是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方摩擦不断,最惠国待遇年年提出,虽有惊无险,但对美商经营中国业务的信心有较大的影响,加上公司刚刚成立,底子薄、规模小、费用高、缺乏现成的商品和客路,这一切给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尽管如此,在1993年,他们达到收支平衡,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做到了自负盈亏。

身处国际化探索中的重要市场,他们也感受到自身的业务“没有与集团、二级公司的业务结合起来……海外企业与二级公司又是竞争关系,不是一体关系而是互相防着”;美国的大公司在香港都有机构,常常让他们去找那些大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等等开拓中的难题。(见1993年《华润国际有限公司九三年工作总结》、《关于赴加拿大、美国了解我海外企业经营情况的报告》)

 

在欧洲,曾经历思想的调整与探索

 

1994年,经过在欧洲两年的市场开拓,华润在欧洲的公司决定在市场开发的国别和经营商品的品种方面调整方向,及时转舵。纠正过去“看家守户”偏于保守的思想,群策群力,重点探讨向邻近国家市场发展的可能性。利用在国内找到的部分货源,他们寻求向意大利出口纺织品原料,主要是兔毛、膨体纱、粘胶纱;向荷兰、德国出口园林工具和手工工具;向德国、荷兰出口电脑内存条芯片等电脑原件;向法国出口瓷器。他们发现在当地市场上出售的内存条芯片主要是台资产品,而中国的产品质量其实不相上下,便联系中关村的供货单位,寻求扩大在欧洲的市场。(见1994年华润欧洲公司《一九九四年工作总结》)

>1994年5月,华润集团第一次海外贸易机构工作会议在香港举行,此次会议总结交流集团海外贸易机构的经验,研究集团海外贸易机构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集团国际化问题

在中东,曾经历异国管制的艰辛

 

中国和沙特贸易历史悠久,1990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双方贸易增长迅速,当时中国对沙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纺织、轻工、食品、五金、土畜、工艺品等,从沙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化肥、化工原料、钢材等。1993年10月15日,华润人来到沙特筹办华润公司代表处。沙特法律规定,外国人或公司不得在沙开设贸易机构,只有沙特人或公司才有权经营进出口业务、在沙境内零售进口商品。由于沙方对中国经贸人员入境、工作签证的严格管制,华润员工在沙特持的是临时签证,按规定不准租房、只能住旅馆,不准考机动车驾驶执照、不准开银行帐号、不准获得工作许可证等,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埃及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非洲国家之一。1994年1月华润成立埃及塞得公司,从事国际贸易,主要商品是日用品、橡胶、玻璃等。在自由区设立保税仓库、在埃及境内注册从事贸易,是先见之举,受到多方肯定,特别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及部长、大使都在不同的外交、政治、经济场合多次提到并肯定这个业务网点,使它成了中埃合作的象征。成立两年中,通过艰苦的经营实践,华润人对埃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开始适应和掌握了埃及市场的运作及竞争机制。

>1994年10月18日,华润集团驻越南胡志明市代表处开业

1993年,他们还成立了卡达尔商场(零售),阿布扎比商场(零售),迪拜商场(零售兼批发)。1994年6月成立了华润阿曼公司。(见1994年《在沙特工作小结》,《华润(中东)有限公司》介绍,1996年《关于埃及分公司业务开展情况及九六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在南非,曾经历社会的动荡

 

自1993年3月正式营业,华润(南非)有限公司初时经历了南非历史上连续三年经济负增长的最困难时期,以及接踵而至的大选时期政治、经济大动荡,社会秩序混乱,暴力事件频发,同时,国内原材料大幅度提价,外汇并轨及退税制度改革引起几次出口产品大幅度涨价,使华润的市场开发遇到重重阻力。

 

不过,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他们也在南非这个市场站稳了脚根。他们曾与SAB饮料部探讨从华润的渠道为SAB供应饮料用食品添加剂,构想协助为SAB下属企业进口其他来源于中国的原材料。(见1996年《华润(南非)公司开拓市场等有关情况汇报》)

>1994年10月,华润代表团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国际购物中心商会亚洲分会会议,向世界同业提供专业建议,交流经验

在新加坡,曾肩负国家注目下的重任

 

1987年4月1日,国润贸易私人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正式开业。

 

他们都认识到这是中国资本与新加坡资本合作的第一家公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两家公司,也关系到两个国家,新加坡的政界和商界人士在看着他们,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也在注视着他们。(见1988年《国润贸易私人有限公司开业一年来的总结》)

 

在越南,曾感受那里的“改革开放”

 

对越南的贸易是1991年开始的。1986年越共第六次党代会决定开放革新,87、88年开放革新政策推向全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越南南方由于历史原因对市场经济接受很快,当时市场经济已开始活跃。台湾、日本、苏联、新加坡、法国是越南南方的主要贸易伙伴。由于苏联的内部原因,九十年代开始对越援助已在缩减,东欧市场也逐渐在消失,越南急于想同中国做生意,但由于中越两国的关系尚未正常化,不能直接同中国打交道。

 

华润于1991年7月以香港公司身份前往越南南方首府胡志明市考察。在为时一周的考察期间,接触了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市商业厅、越南水产部、市技术发展咨询公司、越南轻工业部纺织品公司等18个官方机构和企业。市领导表达了他们希望尽快恢复两国正常关系和发展中越贸易的愿望。在民间接触中,越南人普遍对中国很有感情,欢迎中国货,希望同中国开展贸易。

>1995年6月,华润代表团视察了华润(欧洲)公司和在法国投资的表芯厂

看到当地一些工厂设备陈旧落后,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不少原料主要靠进口;了解到越南当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华润人看到了机遇,也看到了风险,认为越南是个潜在市场,要抓住机遇打进去,并先从小额贸易做起,做到收汇安全。(见1994年《关于越南设点的情况介绍》)

 

收缩战线,回归原点

 

从华润(南非)组建以来的实践中我们得出,海外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集团的支持,发挥集体力量,逐步向实业化发展。鉴于近几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贸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各类进出口经营公司企业日益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像我们这样的买进卖出,“中间扒皮”公司,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只有借助集团的力量,以联营或投资的方式将销售对象相对固定,使自己的地位得到保证。在进行一般贸易,保证一定收入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寻找可行的投资项目,脱离仅靠一般贸易的现状。(见1996年华润(南非)发给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贸易发展部的一封信)

 

至1996年9月,华润集团及所属公司派驻海外的机构分布于22个国家和地区,共42家,其中从事贸易零售的公司25家(包括贸易代表处2家),从事运输的公司4家,生产企业4家,开发地产酒店业务的9家。虽然目前各海外贸易企业经营状况不甚理想,但亦不宜一下子全部撤掉,否则,一旦将来需重新设立,又要付出新的代价。鉴于海外企业的现状,当务之急是需要进行清理整顿,个别不需要的予以撤销,该保留的予以保留。通过清理整顿,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功能作用,完善管理机制,使海外企业有更好的发展。”(见1996年《关于集团直属海外贸易企业目前状况及今后发展建议的报告》)

>1995年7月,华润代表团访问南非,此行扩大了与南非SAB集团的多方合作,推动了华润(南非)公司的业务发展

成立海外企业的初衷,是配合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华润的影响力。但由于市场环境、经营管理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原因,海外企业一直发展缓慢,经营状况未如预期理想。建议:1、配合集团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大力培育自己的主营骨干商品,……要看主营商品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该企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是否良好。2、大力发展名牌代理。3、向投资开发办实业的方向转型。纯粹的贸易公司很难有大的发展,发展贸易必须有实业作依托,这是当今外贸行业的共识。4、探索在海外开展资产经营的新思路。……在当地收购一些优质企业,经过适当培育、包装后上市经营。(见1996年《关于清理整顿集团海外贸易企业及其今后发展问题的建议》)

 

“清理整顿内部机构,即各二级公司附属企业和海外企业,是集团199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见1997年《强化内部整顿,发挥综合效益》)

 

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海外贸易企业已基本结束。集团直属7家海外贸易企业及其下设15家分支机构,全部以亏损告终,十来年的经营活动终于划上了句号。(见1998年《华润集团海外贸易企业工作小结》)

 

走出去,再启航

 

1984年,经外贸部批准,华润的业务正式跨入以贸易为主、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至2000年,华润彻底结束了高风险的传统贸易,完成了清理整顿目标,筛选和培育出一批优质项目,初步建立起多元化企业管理体系,从业务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和管理模式上摆脱了外贸企业特征,转型成为一家多元化控股企业集团。

华润曾经在探索发展海外贸易型企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交了“学费”,这既是国营外贸企业在特定历史环境和时期的一种尝试,带有一定的必然和普遍性,也是华润不断提高对国际化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的进步过程。

 

“十三五”期间,华润再次踏上“走出去”之路。这一次,我们带着产业积累、竞争优势,以及对全球化更深的理解,放眼全球,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为华润的转型发展挖掘出更广阔的空间。

 

(本刊 整理)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