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胶香弥漫的时光中等你
文/马淑敏【东阿阿胶】

10月的一天,在双流机场T2楼前,我看着天边橘黄夕阳被厚厚的深灰色云层渐渐覆盖,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过是150分钟,故乡已在身后3000华里外。

 

站在曾经的蜀国,很想匍匐下身子,俯耳倾听大地深处萧萧的寂寞,金沙太阳的虔诚,秦窑烧制陶瓷的烈火,铁骑兵戎交战的嘶喊,刘关张与诸葛的侠义忠胆,杜甫猎猎风中的哭泣。战争与颠沛流离,传说与历史,多少风流飘散在3200年的柔风与哝喃软语中。此时,这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正被夜幕掩去,留一团神秘让我猜测。

 

一条黑色围裙,一柄黄色木铲,是我在这座城市未来一个月的装备。10-12月东阿阿胶管理团队222人开赴市场一线,熬出2016年胶香弥漫,拉开一个新市场的帷幕。

 

在绵绵细雨中,我轻轻推开写满甲骨文的成都大门,品一杯竹叶青的清香,抚一抚蜀锦的丝滑,感受香甜的红糖糍粑,感叹红油火锅的浓烈;走进成都深远的巷子,看墙壁被时光染出的斑斑青苔,而街角,芙蓉花儿在冬日来临前倾其所有地灿烂着。

 

站在我面前的女人清丽如芙蓉花儿,一顶淡灰色呢帽展现出难食人间烟火的雅致。我们赞叹她秀美的卷发,她微笑道,假发呢,我是乳腺癌,化疗好痛苦,没了头发好怪异。为她熬的阿胶膏中特意加了玫瑰,等待切片时她感叹,失去信心比死还可怕,战胜自己才能重生,经历过痛才知道,健康平静的每一天,多美好。

 

一位白发鹤颜老人在熬胶机前站立许久,以为他想吃,腾出手送给他一片品尝,他摆手道,我不吃,我要给我的女儿做,你知道吗,我女儿下个月带着孩子回来啦,他们就要从美国回来了!我要做给她吃哦!鼻子酸痛,眼里灌满了成都的雨。一千个日夜的思念,一千个日夜的盼望,耄耋父亲只微笑着递过一片亲眼看着熬出的阿胶糕给望眼欲穿的女儿,却无语。

穿着有些寒酸的中年女人在熬胶机前良久,她读大学的女儿患有风湿,每年数万元甚至几十万的治疗费让她几乎倾家荡产。她犹豫着徘徊着,终于从口袋中掏出一沓纸币,与刷卡客户购买阿胶时的骄傲不同,她战战兢兢地盯着打粉机,盯着熬胶锅,实在不忍,便多加了一份核桃,店员一声不响地送来一份枸杞,切片时留出薄薄的一片请她品尝,她不自觉地舔了下嘴唇示意我放回去。目送她抱着黑红相间的袋子远去,久久难以平静,在她心中,阿胶是仙药,吃下去,受尽疼痛折磨的女儿就可以健康欢快,一如昨日。

 

因为熬胶,每天看人来人往,有为做空姐的女儿熬制好寄往北京的,有药店门口看车夫妇为体弱女儿熬制的,有面貌如姐妹的母女一同滋补美颜的;一位拉萨出差的公务员在会议间隙跑来为失眠的太太定制,匆忙的脚步将时间压得窒息;最平常的是女儿为父母熬制,最感人的是丈夫带着妻子熬制。两人一面聊着天一面等待香喷喷的阿胶变为一颗颗阿胶糖,带着几分骄傲。丈夫托一片刚刚切片的阿胶糕送到太太嘴边,芝麻与核桃黑白相间出香浓,枸杞与玫瑰将阿胶染出几分靓丽,素日难以表达的爱与关怀被一颗阿胶糕悉数燃起。捧着盒子牵手离开,那样的幸福,比口齿留香的阿胶更香甜。

 

许多人托着他们贮存已久、不知如何食用的阿胶前来,于是,从保利国际拍卖陈年阿胶到黑毛驴养殖基地,从九朝贡胶到冬至文化节,从人民大会堂专柜到故宫专柜,从养生到鲁菜,从包饺子到煎饼大葱,不知不觉中阿胶街78号成为一个神圣的地方,那里有阿井水,有阿胶博物馆,有悠远的历史、儒家的文明。

 

胶香弥漫中时常忘记自己是在工作,恍然间,手中熬的不是阿胶,而是一段绵长温暖的岁月。

 

鲁郡与蜀国,曹植与三国,黄河与金沙江,泰山与峨眉……遥远的阿胶在西南边陲、在苗族、彝族、藏族许许多多普通人注视下变为健康强身的神药,只有解决温饱的和平岁月才能做到。倘若杜甫有灵,知道他的草堂已变成人间美景,茅屋中飘满茶香,而曾经吹破房顶的风儿如今绕着楠树游戏,该怎样重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呢?

浏览0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