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也有诗和远方
文/陈润
陈润
知名财经作家,商业史研究专家,财经媒体、商业杂志专栏作家。

 

许巍用他独具特色的忧伤低沉又略带沙哑的嗓音,勾起所有人对往日时光的青春回忆。当歌声飘进耳朵,你能感受到心灵碰撞的悸动。

 

这样的歌曲适合激荡情怀,再见理想。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高晓松 词曲

 

2016年4月8日、9日两天,我受邀参加《华润》杂志年会,以“拿起笔,做更好的自己”为题给华润爱好文字的朋友们做报告,与一帮文人交流写作的辛苦与喜悦,坚守与孤独。在座谈和分享中,大家抒怀最多的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词。年会开始之前,这首歌不断被循环播放,文艺青年们轻声哼唱,眺望远方。远方正是古田华润希望小镇的“诗和远方的田野”。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令人疲惫不堪,情怀却是能令人自我感动的抚慰剂。不久之前,微营销达人杜子健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续诗活动引爆热点,成千上万人诗兴大发,阅读量过千万。

 

我有一支笔,足以慰平生。很多个孤独的长夜,我小酌一杯烈酒,或饮一杯淡茶,让思绪信马由缰,提笔放言。总有自我怀疑的徘徊时刻,我将理想和信念写下以自励。还有黑白颠倒、愚弄平民的世相,我愤懑抨击批判。更多是对故人、往事的追忆,肆无忌惮的欢笑和长歌当哭的别离。

 

人可以战胜一切,却敌不过时间。还好我有一支笔,留住时光。如果能写出一些不会被时间打败、常读常新的作品,足以慰平生。

情怀是一个人的本真,也是一家企业的本真。

 

一个人的情怀在金钱之外,一家企业的情怀在利润之上。而内刊杂志无疑是感知企业情怀最重要的窗口。

 

这些年从事商业史、企业史研究写作,我阅读过不少企业的内刊,很多珍贵史料、重大决议、细节故事都能在企业内刊中找到:写美的企业史时,《美的》报给我莫大的帮助,一家将近50年历史的企业如何在改革浪潮中以变求进,枯燥的讲话稿中蕴含商业逻辑;作为《再联想》主笔之一,当年案头堆放大量《大联想》杂志、《联想人》报,便签纸贴得满满当当;过去三年,我每月都能按时收到《华润》杂志,封面清新,内容厚重,许多选题紧跟经济趋势,甚至走在政策之前,而职业经理人的思考文章经常让我在写作中受益匪浅:我的新作品能否解答某些疑惑、借鉴某些思想?因为他们能代表中国经营管理者思想的困惑与收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办内刊蔚然成风,一家志存高远、实力雄厚的公司如果没有内刊会被视作没文化、没品位。其中万润南的四通与牟其中的南德值得一提,万润南在1986年创办《四通人》,因为开风气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份内刊”,其以四通人讲四通事的风格后来成为企业内刊的标准模式;牟其中在1990年创办《南德视界》,“段子王”冯仑做过这份内刊的主编,因热衷评论宏观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改革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第一企业内刊”。

 

紧随其后,1992年,《华润》杂志创刊,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办刊理念:“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员工沟通的一座桥梁,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形象展示的一扇窗口。”另外还有办刊宗旨:“提炼管理理念、宣传企业文化、推广华润品牌、提供资讯共享。”这两段话堪称国内所有企业内刊的价值与定位。

 

客观来说,我所关注的华润、联想、美的三家企业都有共同的隐形文化——低调。除非特殊情况,公司领导人很少在媒体抛头露面,高谈阔论。阅读企业内刊时,我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力:少说多干,先干再说。所以内刊文章的思考更多基于“我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做到”,而不是天天高喊“我要做什么”。企业内刊显然不是自吹自擂、坐而论道的务虚平台,不是锦上添花的花瓶。

 

内刊已经成为支撑企业精神世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从早期的信息沟通渠道、品牌形象名片、公关舆论宣传阵地到如今的情怀表达,无论员工、客户、政府、媒体还是公众,都能够通过内刊感知企业发展的脉搏。事实上,华润、联想、美的内刊的封面文章和每期选题,视野广阔,格局开放,早已跳出内刊的范畴,而是公共热点话题,比如“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事业合伙人”等。

 

中国企业群体已走过改革开放38年的“苟且”,如今要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尽管大多数时候“苟且”依旧,也仍然不要忘记“诗和远方的田野”。企业内刊,恰恰是企业家和企业的情怀。我们要有诗和远方。

 

情怀激励参加《华润》杂志年会的每一个人,也鼓舞《华润》杂志成长飞扬。《华润》每期发行量达到45000份,不只是企业内刊领域,这在市场媒体中都算得了不起的成绩。另外,在2014年全国企事业内刊评选活动中,《华润》同时获得内刊综合类特等奖、十佳主编奖两大奖项,主编魏娜的付出获得了代表赞赏的掌声,人们寄望《华润》杂志越办越好。

 

也就在这两天,我听闻有20多年历史的《美的》报将不再出版纸质版,以后全靠电子版阅读,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显而易见。不仅如此,在岁月变迁中,上世纪90年代那股内刊风潮早已烟消云散,许多企业内刊销声匿迹,甚至连同企业一起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

 

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有多艰难,企业内刊的生存发展就有多么困难。我没有更多的文字来宽慰与我同样喜爱写作和阅读的朋友们,包括那些让杂志停刊的企业家们。

 

愿我们心中还有这首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浏览0 点赞0